[甘肃省平凉市简介[v]] 由 [招商人@ZSR(www.cnzsr.com)]小编精心整理分享,供您参阅(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)!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!本文所属栏目 [甘肃]-[招商载体],内容来源于 [平凉市人民政府网],作者 [不详],转载请记得注明!
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,2002年撤地设市,辖崆峒、华亭和泾川、灵台、崇信、庄浪、静宁1区1市5县,总面积1.1万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559.55万亩,有汉、回、蒙等33个民族,总人口234万,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为184.86万人。
平凉区位优势独特。地处陕、甘、宁三省(区)交汇处,是古“丝绸之路”西出长安“第一城”,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,素有“陇上旱码头”之称。西平铁路及青兰、福银高速和312国道横穿东西,宝中铁路、天平铁路纵贯南北。随着平凉军民合用机场、平庆快速铁路、彭大、平天等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,平凉将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。
平凉历史源远流长。平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早在8000多年前,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静宁古成纪,4700多年前,轩辕黄帝三次问道于崆峒山,3000多年前,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。公元376年,前秦大将军苻坚进攻前凉,置平凉郡,取“平定凉国”之意,平凉由此得名。历史上曾经演绎了黄帝问道、文王伐密、秦皇祭天、汉武西巡等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,孕育出了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,南宋抗金名将吴玠、吴璘,明代“嘉靖八才子”之一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。
平凉文化底蕴深厚。境内发现仰韶、齐家等各个时期的古遗址2252处,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,馆藏文物4万多件,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2套。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、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盒子等文物,被誉为“中华之最”。特别是泾川县近50年间相继3次出土佛舍利,在全国绝无仅有,被誉为“华夏佛宝圣地”“世界佛舍利供养地”。崆峒山道源文化、古成纪伏羲文化、西王母远古文化、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,崆峒派武术自成一派。
平凉资源相对富集。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,半干旱、半湿润大陆性气候,海拔890—2857米,年均气温8.5℃,年降水量450—650毫米,水资源总量16.7亿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33.62%。平凉属于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,煤炭资源储量650亿吨,探明储量97.26亿吨,石油资源储量5.7亿吨,探明储量4.3亿吨,石灰石储量30多亿吨。境内有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、佛教圣地大云寺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。平凉红色圣迹遍布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张闻天、王稼祥等党和红军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。
平凉产业特色鲜明。平凉是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和全省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,现有生产煤矿24座,产能2818万吨,占全省煤炭产能的60%;已建成火电企业4户,装机容量418万千瓦,占全省的21.8%;甲醇产能60万吨,占到全省的100%;全国第一套FMTP科技示范项目华煤20万吨聚丙烯预试车,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、电力为龙头、化工冶材为主导的特色循环产业集群。平凉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农林产品生产基地,被原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、全国肉牛优势产区,苹果年产量210万吨,牛饲养量85万头,“静宁苹果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七张国家级名片,“平凉红牛”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,在首届中国牛·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荣获“品质特别奖”和“最具风味奖”。
近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按照“党建统领,交通先行,四化统筹,产业支撑,决战脱贫,决胜小康,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”的总体思路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稳定各项工作,全市如期实现脱贫小康目标,经济平稳运行,社会和谐稳定。平凉先后荣获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”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“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” 等称号。